当“95后”在新区成为大学硕导、企业老总……
来源:江北新区发布     时间:2023-04-10 18:21:48

“虽然我是他们的导师,但有的学生比我年纪还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硕士生导师任建新笑道。

“小猫没事就喜欢来我办公室,我的地毯都快成她第二个家了。”北新智能的创始人徐晨鑫也有一个“甜蜜的烦恼”。

一位是高校导师,一位是公司CEO,虽然领域不同,两位却有着一个共同点——都是1994年出生的年轻人,准95后。


【资料图】

近年来,“95后大学教师”“95后企业家”开始在新区崭露头角。当这群年轻人成为师者、管理者,他们将带来怎样的新观念和新风向?

比起师生,更像朋友

“我是1994年出生,算一名‘准95后’,我的学生大多是98年的,在我刚毕业的这一届学生里,有的比我年龄还大一点。”

米色大衣、圆框眼镜,谈笑间洋溢着轻快与活力,任建新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的一名硕士生导师。但走在校园中,他却鲜少被称呼为老师,反而常被人误认为学长。

“名义上是导师,我的学生们一般也不叫我老师,他们更喜欢叫我‘师兄’或‘新哥’。”对此,任建新笑道,“我也给一大半学生都取了昵称,比如‘棒棒哥’‘小马哥’之类。”

年轻,但优秀。任建新主要从事光纤通信方向的研究,已在该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2021年从“信息黄埔”北邮博士毕业的夏天,他来到南信大,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走进任建新位于藕舫楼4层的办公室,会惊讶地发现,他的办公区域就放在了实验室中,和学生们“零距离”坐在一起。

“比起师生,我们更像朋友。”同为年轻人,任建新和学生处成了“哥们儿”。在科研中,他们是平等的实验“合伙人”。通常,由他指导学生设计想法,在实验、论文、翻译上分工合作,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同样,任建新的学生们也喜欢“黏”着他。一到周末,学生们就“浩浩荡荡”一群人聚到他家里,大家一起做饭、吃饭、打电玩。闲时,任建新还会带着学生一起健身、过生日、去龙王山放风筝……学生恋爱、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他也时常担任“参谋”。

任建新与学生合照(左三)

“我们组氛围一直很好,大家学得很开心。”

任建新的一位研究生向我们分享群聊截图,除了学术讨论、事务提醒,聊天里还夹杂着搞笑分享和花式表情包。正值毕业论文答辩期,即使是学生半夜发来的消息,任建新也一一给出了回复。“新哥也是90后,很懂我们、有共同语言,看见好玩的、遇到难题时,我们都想找他说一说。”

作为一名“准95后”硕导,任建新并不觉得自己特别,“我们学校年轻老师非常多,去年也有一批非常年轻的老师评上硕导。”

“我读博时,我的导师就非常年轻,把我们当朋友,手把手指导实验、申项目。”任建新说,“现在我成为导师,也想把这样属于年轻人的、更轻松的师生关系延续下去。”

比起学历,更重需求

坐标中科创新广场24栋,走进北新智能的办公区域,迎接你的也许不是前台小姐姐,而是一只黄白色小猫。

办公室、会议室、茶水间……它习惯在桌椅和文件中“优雅”踱步,时不时被研发人员的激烈讨论吸引,似是要争当整个产业园里最懂技术的小猫。

软件组在公司养的小猫

“我本人其实并不喜欢猫。”看着公司里的一套“豪华”猫爬架,北新智能的CEO徐晨鑫笑道,“这是软件组的同事养的,他们喜欢猫,平时总坐在电脑前也比较枯燥,所以就尊重他们的爱好,也是一个氛围调剂。”

与任建新同岁,徐晨鑫也是1994年出生。2019年底,他从英国回国创业,短短2年时间,他就带领公司在巡检机器人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针对电力和冶金行业的输料场景已有成熟的工厂管理产品和方案,并积累了宝武集团、皖能集团等相当规模的行业用户。

徐晨鑫和员工沟通工作(右一)

年纪轻轻创业成功并担任CEO,徐晨鑫丝毫没有走上“人生巅峰”的自满,在日常工作中,他一直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和员工相处。

不仅是带薪养猫,徐晨鑫还将“工作自由”交还员工。无需“朝九晚五”按时打卡,北新智能的研发岗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公司装备一台自主研发的视觉识别摄像头,只要进出时微笑一下,就能自动打卡。而这样的考勤方式,寓意“高高兴兴上班,高高兴兴下班”,希望员工能在每天的工作中找到快乐。

目前,北新智能团队共30多人,平均年龄也在30岁左右。年轻人管理一个年轻团队,徐晨鑫也会有“强势”的一面。“在一些重要决策上,我会谨慎或果断一些。但如果员工有别的想法,我也绝对会认真听取,只要你的想法更好,那我们就采纳。总之,拿结果说话。”

不久前,徐晨鑫对公司进行了一次体量升级——在南工大产业园新辟了一层工厂。规模扩大带来对人才的需求,今年,北新智能预计将团队增至50人左右。关于如何选择携手共进的新伙伴,他也有了新想法。

“公司成立之初,因为还在一个摸索的阶段,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当时还会执着于学历、工作年限等。”徐晨鑫回忆,“现在,学历不再是‘刚需’,我更看重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与公司需求是否契合。只要你会解决、能完成负责工作板块的问题,那你就可以成为团队一员。”

公司成立的第3年,徐晨鑫将家也搬到了附近:“新区对科技创新非常友好,营商环境也厉害。”在新区,徐晨鑫认识了不少和自己一样创业成功的年轻人,和同龄人一起向着梦想前行,这也让他更加信心满满。

新样态的背后

带薪养猫、自主管理上班时间、和导师做“哥们儿”……在任建新和徐晨鑫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被“重塑”的师生关系,以及被“刷新”的职场。这样的新样态背后,不是一两个年轻人的新观念,而是一群年轻人的发光发热。

放眼新区,不仅有“95后”在这里成为高校导师、企业CEO,在研创园、生物医药谷等产业园区,“95后”创业也早已不是新鲜事。此外,还有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碳汇计量评估师等一批新职业青年“扎堆”于此……

年轻人们为何“纷至沓来”?一直以来,新区都以开放姿态拥抱人才,大力实施“紫金山英才·江北计划十策”,试点开展高校与企业人才“双聘制”改革,建设国家级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人才提供落地、生活、技术、投资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正是在这样一片活力奔涌的热土,才有如此多的年轻人敢于在此干事创业、寄托梦想,敢于施展自己的新想法、新观念,去“掀起”新的浪潮。年轻人是未来的开拓者,当年轻人们“扎堆”新区,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新智能

视频 | 范馨儿

文 | 高媛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